第179章 扩张与发展_漫游影视诸天之旅
笔趣阁 > 漫游影视诸天之旅 > 第179章 扩张与发展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179章 扩张与发展

  公元1627年初,新年刚过,山东孔圣故里传回消息,孔圣故里被流窜的起义军攻占,孔圣世家不幸遭难。消息一经传出,许许多多的读书人都为此感到悲痛不已。

  然而,如今正逢乱世,被起义军破坏的世家豪门何其之多,又有谁顾得上孔圣世家?

  1627年春,黄河以北所有区域以及江淮流域,都被陆诚麾下的辽东军占领,闽粤两省及湘赣南方也都被陆诚麾下的远征军占领,各地的起义军相继被消灭收编。

  整个大明王朝,除了西域、西南等地,绝大部分都插上了辽东军的旗帜,打出了左都督陆诚的旗号。

  与此同时,辽东的兵工厂进一步扩建,全力生产各种枪炮、子弹、炮弹。

  在京师附近,也同样建立起了新的兵工厂,加紧生产步枪、迫击炮等新式武器。

  陆诚坐镇京都,每天看着各地传来的战报,在地图上勾勾画画,圈圈点点,向前线部队下达着各种命令,掌控着整个全局。

  不久之前,西北传来战报,陕北李自成、高迎祥等起义军都已经被剿灭收编,西北军正在兵分两路,一路向西域进发,一路向着汉中挺进。

  中原方面,贺世贤已经领兵扫清中原各地,正在向着荆楚大地进军。

  山东方面的童仲揆,也即将与南方的远征军在江南会合。

  战争方面的工作从来不用陆诚操心,麾下有的是能打的将领,勇猛的士兵和先进的武器装备。

  最让陆诚头疼的,还是治理工作。

  经过各地起义军的连番清理,东林党人、富商大贾、世家大族都被清理的差不多了,各地的官员、读书人也都死伤大半,许多地方都正处于无人治理的状态。

  为此,许许多多的地方都实行了最简单粗暴的军管制,军队负责镇守一方,维护治安,处理所有能处理的事务,后勤处的人员再加以辅助。

  当然,这也不是长久之计,陆诚和一些手下的文武官员商议一番之后,在各地张贴招贤榜,号召所有的读书人站出来,从小吏做起,为民解忧,主持一方的工作。

  对于那些有杰出表现的,也会快速提拔任命,成为基层官吏,治理好一方。

  与此同时,陆诚也派人去请熊廷弼、孙承宗等人,让这些老臣站出来,发挥余热。

  陆诚虽然不喜欢东林党,但对那些有实干才能,品德也不错的明朝旧臣,陆诚还是很愿意重用的。

  在忙于战争和政务的同时,陆诚也非常注重民生发展。

  到了春耕季节,陆诚更是连续下了多道政令,让各地文武官员积极组织百姓进行春耕,绝不能让土地荒废。

  有些地方因为战乱的原因,百姓流离失所,土地荒芜,陆诚还下令让那些经过整编的起义军就地屯田。

  开春之后,天气渐暖,丁显也带着人马返回辽东,护送陆诚的女人们来到了京城,暂时安置在京城的一处王府内。

  并且,以后的发展重心也将逐步从辽东转移到京师,辽东与京师之间的道路也在修建之中。

  各种乱七八糟的事儿,都需要陆诚亲自操心过问。

  毕竟这地盘一下子从辽东变成了整个大明,陆诚一时之间还真是有些不适应,手底下的人才又不够用了。

  打仗,陆诚的确是专业的,但治理国家,陆诚也需要不断的学习进步。

  1627年夏,熊廷弼带着一些学生来到了京城,给了陆诚极大的帮助。

  有了熊廷弼之后,其余的一些明末名臣名将,也都被陆诚分配到了各个岗位之上,比如孙传庭、卢象升等人。

  其实,在各地的起义军中,也相继冒出了一些人才,比如历史上做过李自成谋主的李岩。

  陆诚手下正是缺人的时候,只要是品德没有大的问题,又有才干,就有出头的机会。

  当然,随着陆诚麾下培养的那些孤儿们成长起来,也会逐渐走向各个岗位,替换掉一些不合适的人才。

  不过,这一切都需要一个过程。

  对外对内的战争,各地的民生治理,农业、商业的恢复发展,人才的选拔培养,各项基础建设的管理等等,陆诚几乎是每天从早忙到晚,就连后宅的女人们都心疼的不行。

  好在一切都在向着好的方向发展,各方面的工作也都在逐步走向正轨,陆诚也是越来越轻松。

  等到陆诚终于可以松口气的时候,已经到了秋季。

  陆诚又亲自前往各地视察,确保秋收工作的顺利进行。

  这几年,大明王朝经历了各种天灾人祸,百姓都是饥寒交迫,不得不起义造反。

  如今,陆诚既然占据了这么大的地盘儿,自然不能让百姓再忍受饥寒。

  在各地秋收顺利进行的同时,东南亚的粮食也在源源不断地运往北方,保证朝廷以及各地的粮食储备,不说让百姓全都能吃饱,起码不能让百姓再被饿死。

  为此,陆诚特意颁布了各种与民休养生息的政策,对于收成不好的地区,进行减税甚至免税的政策。对于那些已经吃不上饭的百姓,官府直接借给他们粮食,让他们渡过难关。

  借着各地的富商大贾与豪门世家被起义军破坏的契机,陆诚直接采取强制措施,把所有的土地收归国有,禁止私人买卖,只分配给百姓耕种,百姓直接按比例向官府交粮赋。

  这一政策的推行,当然遇到了不小的阻力,但眼下各地都在实行军管制,一切都由陆诚说了算,由军队和枪说了算,那些反对的声音很快就被压了下去。

  如果说1626年是风起云涌的一年,是动荡的一年,是大明王朝落幕的一年。

  那么,1627年就是恢复的一年,一切向好,求稳的一年。

  甚至,为了能够更快稳定下来,远征军的海外扩张被暂停,云贵川等地和西域的收复也减缓了许多。

  1627年的冬天,这个天下虽然暂时没了皇帝,可普通百姓的生活,却开始恢复平静,甚至比之前要好了许多。

  一整个冬天,陆诚几乎很少呆在京城,一直都在四处奔波,去往各地体察民情,了解各地百姓是否真的有饭吃,有衣穿。

  但凡遇到办事不力,甚至贪腐的官员,陆诚都是当场下令处理,绝不姑息。

  为了了解到各地最真实的情况,陆诚时常带着亲卫,扮成普通的商人百姓,到各地明察暗访,关心百姓。

  如此一来,陆大将军很快就在民间有了广泛的威望,获得了广大群众的拥戴。

  临近春节之时,陆诚又给各地的军队送去了问候,给各级将领送去了年节礼物,给所有的将士们增发一个月的粮饷等等。

  抄了那么多的家,洗劫了整个江南和京都,陆诚手下的白银数以亿计,黄金珠宝堆满了京都城的仓库,这些钱只有花出去,才能体现出它最大的价值。

  收买人心这一方面,陆诚原本也不太擅长,可在辽东待了这么多年,也早就练出来了。

  而且,陆诚不仅自己做,还让情报处的人员做好宣传工作,在各地安排上说书先生,把陆大将军的发展史光辉事迹广泛流传,把陆大将军夸的是天上少有,地上全无,完全就是苍天不忍民间疾苦,特意派下来解救众生的大圣人。

  当然,这么说或许有些夸张,但此时的百姓偏偏就信这些。

  等到冬天过去,1628年的春天来临之际,陆诚在民间的威望已经积累的足够高,为称帝做好了铺垫。

  的确,陆诚也不得不称帝了。

  整个大明3/4的地盘都被陆诚掌控,再加上关外的辽东、建州、朝鲜半岛、蒙古草原、东南亚各地,加起来的地盘已经可以说是远迈汉唐了。

  这要是还不称帝,手下的小弟们还怎么进步?那些打了多年仗的将士们还怎么光宗耀祖?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biquge84.com。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biquge84.com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